您好!欢迎进入西安研硕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问题解答
服务热线
029-89301886
公司邮箱:ys@xa-ys.com
咨询QQ:756017457
研发基地: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二期一号楼
营销中心: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天兴大厦
我国设备维修行业发展趋势及变化
发布日期:2021-11-12
 从设备维修发展史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在维修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引进、消化、创新,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完全照搬到不断国产化的跨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各领域的设备维修事业也基本完成了“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初级目标,开始逐步向满足市场订单需要、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满足环境友好(环保、节能、双碳、绿色维修)需要、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迈进,开始逐步从比较单一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业务到更高级的全面装备保障产业迈进,开始逐步向全面实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特色现代装备保障方式迈进。这不但意味着我们正在开启设备维修事业新征程,也标志着我国设备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一:行业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始从生产制造辅助角色向主责主控骨干转变。
 
    (1)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产需要,即以保运行为主,兼顾装备安全和维修经济性。新时期的装备保障工作被赋予了更多任务,由“两保”(保生产、保安全)增加为“三保两要”(保生产、保安全、保环保,要节能,要效益),在安全生产和环保两大约束下,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减碳成效和提高经济效益。
 
    (2)科技进步导致。随着我国生产制造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工厂、柔性智造的数字化车间,工艺调整、设备操作由机器自动完成,加之装备运维异常和故障停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生产管理与设备维修管理在职责分工上越来越模糊,二者职能合二为一的现象已经出现。设备运维保障(维护、运行监控、应急处置等)人员将成为生产制造的责任主体。
 
    发展趋势二:社会化、专业化、区域化维修全面发展
 
    (1)当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生产制造企业自给自足为主的“大而全”设备维修方式,因其工作效率低、经济收益差、维修能力严重受限等显著缺陷,正在逐渐被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化服务所取代。
 
    (2)现代装备日益向精密化、高速化、模块化、智能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设备维修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维修装备、维修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设备维修分工越来越细,全国范围的专业技术细分条件下的精准维修业(即专业化维修)不但已成为现实,并依然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
 
    (3)设备维修的及时化、现场化特点,要求响应快、到位快、维修快,这只有服务区域半径比较小的维修队伍才能做到。区域化(当地化)维修机构是落地维修效益(社会化)和维修质量(专业化)并实现维修高效率的主要方式,区域化维修需求日益旺盛。
 
    发展趋势三:绿色维修成为趋势与潮流
 
    绿色维修又称绿色再制造,是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主要目标,使机械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从到报废截止扩展到报废后的再生利用,延伸了装备维修产业链价值链。发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绿色维修和资源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3R)技术,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弃物产生,获得最大效能的现代维修模式。与传统绿色维修概念中以机械材料零部件为主不同,现代绿色维修还包含了电气部件、液压润滑剂等的维修、再制造或康复处理。
 
    绿色维修再制造是在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情况下产生的,顺应了我国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的发展战略,将推动维修技术加速发展和装备维修保障行业的绿色化进程,是新时代装备保障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组成,市场空间可观,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趋势四:供应链安全亟待改善
 
    在当前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遍布我国工业、交通、医疗、市政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进口设备、进口关键零部件、进口控制系统和进口维修装备与材料甚至专业维修技术人才等,都面临着“死机”、断供的现实威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幅降低核心零部件、维修材料、控制系统软件、精密和专用维修装置等的对外依赖,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进而实现国产化替代,推动我国装备保障方式变革和产业升级,确保装备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确保装备运维安全稳定,满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需要,是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设备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历史使命。
 
    近30年实践表明,大多数进口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展缓慢的主要根源不是技术障碍,而是内在动力不足。如何大幅提升国产化替代的经济效益,使参与各方都有利可图,是解决进口零部件“卡脖子”问题的关键。
 
    发展趋势五: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情况有望缓解
 
    我国装备保障领域人才匮乏是近年来毋庸置疑的共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因素很多,除去普遍性的“用工荒”外,还有少部分人系因技能单一或老化,其实际能力不能适应装备技术快速发展需要而被迫转岗。更主要的,则是业内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高技能、低薪酬现象和“技而优则管”的普遍用人方式,这才是造成我国维修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后继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这种状况不仅设备使用单位普遍存在,而且在以维修技术为底色的维修服务公司也是常态。相对而言,设备管理人员缺口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很多维修技术人员可以转岗管理,而管理岗既难以胜任也不愿转岗维修技术工作。无论从薪酬待遇还是在单位的“社会地位”来说,这都是不可逆的单向人才流动渠道。
 
    如何解决专业维修人才匮乏与现代装备运维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过去20多年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寄望于用人单位在“维修技术人才荒”压力下采取主动改善措施如加强培训、提高薪酬等是不现实的,毕竟即便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没了、少了,还可以通过其它办法、途径去解决,还远没到少了这些人设备就运转不了的地步,用人单位缺少足够强劲的内在推动力。
 
    当前,在以社会化、专业化、区域化为主要特征的装备运维保障方式变革大潮推动下,通过推动维修人才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式,或可缓解我国维修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推行装备保障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共享,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技能才干的机会,从而大幅提升他们的劳动报酬,稳定高端专业人才不流失;集合全国多方力量培养新型维修人才,优化职业培训内容,使之具备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装备维修的专业能力,弥补高端专业人才短板。高薪待遇+精准培训方式共同发力,可带动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到装备保障服务大军中来,有望形成盘活现有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吸纳新生力量的良性循环。
 
    发展趋势六:装备现代化催生新需求新分工新业态
 
    从装备维修工作的分工变化来看,一方面,随着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对生产制造系统的运维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了现代设备维修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典型五大业务分工特色的技术群,即在线维修技术、停机维检修技术、离线维修技术、技改升级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客观构成装备保障产业的社会化分工;另一方面,由于现代装备(生产线)追求功能集成化和性能高精准,使得胜任维修工作需要同时掌握装备涉及的机械、电气、液压、仪表、控制系统软件等多个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装备维修工作出现了与传统的机修钳工、维修电工分工迥异的全新五大专业化分工,即日常维护保养、运维状态监控与诊断、现场(应急)维修、零部件(或模块)修复、停机维检修与技改。五大业务分工与五大专业分工相互支持、渗透、融合,共同构成装备保障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新时代协作生态,即装备保障产业新业态形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节能减碳、装备运维保障、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进口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这四个方面将成为我国装备保障产业的主要内容。其中,节能减碳目标是强约束前提条件,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开机生产;装备运维保障是基本诉求,目标是安全生产、完成订单并降本增效;而数字化智能化技改和国产化替代则是前两者达标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支撑。上述四方面内容的每一项都蕴藏巨量的市场需求,我国装备保障产业前景广阔。